好酒深情,好课留人——我如何在开智登上智识的群山之巅?

· 开智与我

作者:小苏

来源:开智学堂公众号

01

酒巷幽深

好酒之人爱藏身小巷中,有趣之人爱隐居清流中。

我初识开智,源于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博主。他写的文章总是讲述世间的真实,所以阅读量也不多,总是稳定在几百上下。十万加阅读量的洪流裹挟着众人,他却如一股清流怡然自在,不焦不急地走着自己的路。他走过的路里,有「阳老」的身影,有认知科学的存在。

「阳老」是谁?他没有说清楚。然而「阳老」却向我发出了邀约,一次一次地邀请着我,驱使我去探索清流之下的神秘人。我寻访多日,偶经山中一小路,见一小二在酒馆门口吆喝:「好酒!等你好久了!」这吆喝声与平时听到的有些许不同。

这是什么酒馆呢?我抬头一看,便见酒馆的牌匾上写着五个大字——「心智工具箱」。酒馆的门口摆着一坛坛酒香四溢的文章,叫人心旷神怡。

这么好的酒是谁所酿?这么美的酒馆是谁所开?我磕着瓜子打听了一番:哦~原来,这酒馆便是「阳老」的雅居。

「阳老」全名「阳志平」,因乐于向人分享他的真知灼见,他的学生也爱称他:「阳志平老师」。这酒是「阳老师」的日常所思,思至深处,便酿出坛坛美酒,招待五湖四海求知之人。

那时,我还不知道我会和酒馆结下深远的故事。那时,我也不曾好奇推开酒馆的大门会遇见什么。

那时候的我,只是在门口蹭了蹭酒香,就走了。

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为什么门口总挂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岗」

那时候的我,一无所知。

02

酒香的深情

直到 2022 年夏天,我又一次经过了酒馆。

2022 年的一阵风将《行为分析》的酒香吹来,吸引口渴的我前往酒馆里面解渴。

「好酒!果然是好酒!」我刚进酒馆,便听到刚喝完酒的学员在手舞足蹈地赞叹。

「这酒,真这么好喝吗?」我也想尝尝。于是,我开始喝起了《行为分析》。

「客官,这酒味道如何呀?」为我盛酒的小二贴心地问道。

「果然是好酒,只是太烈了些,喝得我晕乎乎来,晕乎乎去,一晃《行为分析》就学完了。至于学了个啥,不知道。」我边晃着脑袋,边走出酒馆。

「别走呀,还有《决策分析》呢,客官再试试我们四大分析的收官之作。」

「好吧,来都来了,那就再学一门课吧。」

我心想这回总该能学会了吧?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又没学会。我又一次喝得晕头转向,耷拉着脸就想离开信息量爆棚的酒馆。

「客官别急呀,我这里还有一门好课——《信息分析》,你学完再走也不迟呀!」

醉醺醺的我想想也是:「再学吧,这门课再学不会就只能放弃了。」

命运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他不想放弃你。

当你坚持的时候,奇迹就发生了。

03

酒香的芬芳

在知识密度浓郁的酒馆里泡久了,我突然开窍了。学识的快乐一下子喷涌而来。

我为什么突然开窍了?

因为学《信息分析》时候,是我有充裕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常常反复刷视频,听不懂就一遍遍地看。

巧合的是,我刚好买了很多《创新算法》相关的书。

两者结合,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我用《创新算法》来理解《信息分析》

这种感觉就像看到阳老师从《创新算法》中走出来,向我示范他如何运用《创新算法》。那一刻,它不再是一本来自工业时代的书,扬起封尘已久的灰将我呛得敬而生畏,而是一个小老头兴奋地跟我讲着他挖出来的宝藏,那么耀眼,那么迷人。

《创新算法》和《信息分析》一起学的感受,就像躲在高手背后看高手解题。那时候,我只是隐隐约约察觉到这种方法,等到后来 2024 年,我读元知识部落的书时,这种感觉更明显了。

几乎每看一本书,都能若隐若现地触摸到阳老师思想的影子。这大大降低了我读难书的难度,因为我已经见过这些思想是怎么被运用的。

《信息分析》打下的基础功,让我日后学其他课程时,总感觉像在复习。这也是酒馆门口为什么总挂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岗」的缘故。原来,当你重复遇见同一类事物三次或三次以上,你就会发现模式。正如我学了三门课程之后,就发现开智很多课程都是有规律的,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去套。

比如我在《信息分析》时总结的一句口诀「一十二毛三分四袋五纹钱」。这既是我对信息分析实操过程的复盘总结,也是我从中挖掘出来的一套认识事物的方法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读书之意不在课,在乎高手思维也。

这句口诀怎么理解呢?「一十二毛三分四袋五纹钱」是「一实二矛三分四代五问」的谐音梗。实是「实体」,矛是「矛盾」,分是「分类」,代是「迭代」,问是「问题」。

学习一门课的要诀就是理解这门课在研究的实体是什么?实体的矛盾是什么?怎么分类?怎么迭代?迭代完之后总结成问题模板,在下一次研究新事物时,做为引导自己探索的抓手。反复循环。

一旦意识到这点,就会发现学再多的课程,都是在理解高手的认知方式。开智的课程信息密度特别大,如果每学一门课都要记不同概念,会觉得负担越来越重。但从这个角度出发,每学多一门课,就是多一个复习的过程。

也因此,我很自然地把《信息分析》和其他课程放在一起学习。比如学习 GPT101 时,发现其中蕴含着信息分析和行为分析的影子,于是将这两门课程整合进来,这样就像滚雪球一样,课程虽然多,但会不断地融为一体。

然而,学得越多,我越发现这些课程背后,隐隐有着更底层的东西在支撑。仿佛每一门课程都是从同一个源头流淌出来的支流,而我只是在不同的河段品尝着同一股活水。 这个发现让我无法安于现状。我必须找到那个源头。

我开始沿着屋外的溪流声拾阶而上。从山脚的酒馆攀爬到山腰,我在阳老师推荐的书中寻找答案,从他讲过的课程中探寻真相。穿过小道,踩过荆棘,春去秋来,不知不觉过了一年多。

2024 年夏末,我终于接近了山顶。我穿过小溪,在山腰遇见了阳老师的《工作的心智》;穿过荆棘,在更高处见到了写下《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的皮尔士。与高手的密室窃语如森林中的阳光启发了我,透过阳光,我看到了朦胧白雾折射出的七彩世界观。

我惊艳之余,将这个七彩世界观画成图,运用到《决策分析》和《元知识精要》的学习中。我发现这个世界观外显而成的图可以无缝衔接,成为不同概念背后的背景。这让我对全局世界观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然而,世界观虽然美丽,却仍显得飘渺。我需要找到一个更加具体、更容易触摸的表达方式,一个能在日常学习中随时调用的工具。

我开始了新的寻找。又过了大半年的摸索,我蓦然回首,回看到脚下的溪边,那答案赫然躺在一块石头上,优哉游哉地哼着小曲:人/身体/大脑如何认识、解释、改造这个世界

人/身体/大脑进入世界后,自身的人性系统与情境系统发生交互,产生知觉符号,进而将知觉符号转化成语言符号。反过来,解析语言符号,又可以将世界拆分成不同的类、原型、实例等。

我常常在梦中听过这首小曲,但醒来又忘记了。为了让这个发现真正为我所用,而不是再次飘散在梦中,我尝试开发了一个软件。

我想尝试一种可能性:将我领悟到的东西变成一个可视化的学习软件。如果我每天思考时,能够在视觉上看到,当我进入某个情境时什么发生了变化,那么我是否可以从更直观的角度理解人/身体/大脑如何认识、解释、改造这个世界

从接触开智开始,我感觉自己像是从零开始学习怎么学习,从《信息分析》开始临摹优秀同学的思路起步,再到接触了越来越多的课程后,发现其中反复出现的模式,都促使我不断思考和调整。

接触开智之后,我像是走出了智识的小山,来到了智识的群山之巅,望见无涯的学海。

在开智的氛围中,我得以看见世界上聪明的大脑们,看到他们是如何解开困扰人类的难题,致力于在有限的大脑与无限的世界中找到平衡。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张力就像连续剧充满冲突的剧情一样,既推动了不同学科的发展,也吸引我不断往前探索。无他,唯好奇尔。

04

好酒深情,好课留人

悠千百载,高手如云,将世间朴实无华的洞见洒落在群山之中。在开智,有一个博览群书、吸收了古今中外学识的老师将前人遗留在群山中的智慧进行有序整理、修正、创新。跟着他学习,你得以在他整理、筛选的基础上,亲近那部分真、美、善的智慧结晶。这种体验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用重新摸索,就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千秋雪,万重山,清流边上,酒香四溢。久浸之人,你会是一个有福之人。你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读过很多有趣的书,思考过很多有趣的事。你发现:智识与生活是亲近的,阅读是行动的开始。你可以用很具体的学习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学习难题、创作难题、情绪难题等;你也可以耳濡目染地看到高手怎么解决难题。

好的学识总是令人心醉,好的课程总叫人不醉不归。

「客官,来都来了,何不来上一杯。」■